阿杰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中和节来历(你知道二月初一中和节吗?)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8-16 08:03:33    

正月已经与我们挥手告别

农历二月正在向我们走来

农历二月初一的今天

还是一个中国的传统节日


中和节


“节应中和天地晴,

繁弦叠鼓动高城。

汉家分刺诸侯贵,

一曲阳春江水清。”

唐代陈羽的一首

《和王中丞中和日》

向我们展示了

唐代过中和节的盛况

中和节,起源于何时

在历史上又有着怎样的习俗活动呢

曲小文现在就给你慢慢道来


中和节的由来


我国的传统节日大多是从民众日常生活中产生的,但中和节是个例外。它源于一个皇帝的倡议、一个大臣的设计,这个皇帝就是唐德宗,这个大臣就是李泌。


唐德宗像


根据史书记载,唐德宗发出倡议的原因是,从前每到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朝廷百官都有大型的宴会活动,但是上巳节往往和寒食节(清明节前一二日)在时间上重合,当时寒食节放假,且假期长,这就影响了公会。因此他认为可以在二月创造一个节以举行公会活动。


李泌像


皇帝发出倡议,大臣李泌就开始设计,不久,一份诏书就颁布出来,根据这份诏书,一个创造的节日正式诞生了。它定在二月初一,名为“中和”,与上巳节、重阳节一起成为朝廷认定的三个节日,届时公务人员可以休假一天,中和节就这样华丽上场,并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了!


中和节的习俗


中和节的习俗来源于李泌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进书献种上春服


中和节有“百官进农书,司农献穜稑”的做法,比如贞元六年中和节,百僚进献了《兆人本业》三卷,司农进献了黍、粟各一斗,在农务方兴的二月,百官进农书、献种子无疑具有劝农重本的象征意义,此外,中和节还有大臣进献春服,借以表达对皇帝的忠诚和关心。


2

节日宴会


君臣宴乐是中和节里一项重要内容,实际上,设置中和节的最初动机,就是增加节日宴乐的机会,宴会之上既有美酒佳肴,又有各种杂技,所谓“球蹈、盘舞、橦悬、索走之捷,飞丸、拔距、扛鼎、逾刃之奇,迭作于庭内”,人们觥筹交错,频频举杯,自朝至暮,直喝到酩酊大醉,不过,官方的中和节宴在德宗皇帝驾崩不久便取消了,成为曾经亲历盛况者对往事的追忆。


3

赐尺赐衣


“裁度”,即“请皇帝赐大臣戚里尺”,也是中和节活动的重要内容。中和节赐尺,是有传统依据的发明创造。早在汉代成书的《礼记·月令》中就有记载,度、量、衡讲究公平准确,仲春二月是昼夜长短基本相等的时节,适合校准度量衡。除了尺子,皇帝还会赐给大臣衣服,得到皇帝的赏赐,大臣通常会上表以示谢忱。


4

献生子


李泌不仅设计了皇帝大臣在中和节的活动,而且也想到了普通百姓,当时人们就用青色口袋装上各种各样的粮食、瓜果种子,互相赠送。


中和节的内涵


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曾经指出:“贞元之时,朝廷政治方面,则以藩镇暂能维持均势,德宗方以文治粉饰其苟安之局。民间社会方面,则久经乱离,略得一喘息之会,故亦趋于嬉娱游乐。”


中和节正是在这种社会风气中出现的,它创置的最初动机也在于“嬉娱游乐”,不过,从设计的结果和实践情况来看,中和节事实上已经偏离了最初的动机,成为一个围绕春季特性、表达中和理想和重农倾向的节日。唐德宗有诗:“肇兹中和节,式庆天地春。欢酣朝野同,生德区宇均”,很好地概括了中和节的文化内涵。


尽管中和节在后世不如唐德宗朝那样兴盛,但它余韵流长,有着较大的影响力,直到近世,仍然有人将农历二月一日称为中和节,甚至有人认为二月二日龙抬头节其实就是中和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