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售假药的判刑结果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具体来说,销售假药的行为可能面临以下几种刑罚:
当行为对人体健康没有造成严重危害,也没有其他严重情节时。
当行为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有其他严重情节时。
当行为导致人死亡,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时。
此外,如果药品使用单位的人员明知是假药而提供给他人使用,也将依照相同的规定处罚。
实际案例
在未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销售假药,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二个月,缓刑一年零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2万元。
被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缓刑一年四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六千元,同时禁止其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药品生产、销售及相关活动。
因销售假药被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千元。
因制造、销售药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5000元。
因销售假药被判处刑罚,具体刑期和罚金数额未详细说明。
因销售假药被判处拘役三个月,缓刑五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同时禁止其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药品销售活动。
这些案例表明,销售假药的刑罚根据犯罪情节的严重程度,从较轻的刑罚到最严重的刑罚不等,包括有期徒刑、拘役、罚金,甚至可能涉及无期徒刑和没收财产。法院在判决时还会考虑被告人的自首、认罪认罚等情节,以决定是否适用缓刑和其他量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