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杰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小年的诗句四首:腊日才过又小年,金炉银烛夜生春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5-01 14:36:27    



壮心负光岳,病质落幽燕。

春节前三日,江乡正小年。

岁时如有水,风俗不同天。

家庙荒苔滑,谁人烧纸钱。”宋末元初 · 文天祥二十四日(俗云小年夜)(1279年12月24日)

文天祥是南宋末年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和民族英雄 。他的家乡是江西,在宋朝属于江南地区,这里富庶,太平时期,到了腊月二十四,开始过小年,家家祭灶,且邀请邻居一起分享酒宴,其中也包含了在这样的节日,祭祀先祖,慎终追远,缅怀和传承。

但是1279年的小年夜,南宋已经灭亡,文天祥是南宋灭亡前在南岭山中被俘,押送到北方元朝的大都,就是今天的北京。彼时的大都,是元朝的首都,这里没有汉族过年的习俗,且元朝正在极力扩张,穷兵黩武,耀武扬威。

文天祥囚禁在此,这里难得听到过年那种鞭炮和热闹声。

但是他的心中或者手边自有日历。

这是立春前的三天,腊月二十四,他的故国,他的家乡,按照传统,是在过小年。

他说自己壮怀未酬,没有光复国家,却变成了敌人的阶下囚。

他的故国,他的家乡,如果是太平时期,此时应该是家家热闹,过着迎年的小年节。

岁月如流水流逝,这里的风俗不一样,不一样的风俗也意味着变天,家国不再。

他的母亲和儿子都死在抗元的过程中。

故乡的家庙此时还在吧,可是作为儿子,他无法去拜祭祖先,作为父亲,他已经绝后。

这是何等悲凉和悲怆。

但是此时文天祥还只有四十多岁,如果他屈服,作为南宋的重臣,在新朝,富贵和子孙转眼可得。但是他绝不会这样想。因为元朝取代宋朝,不是民族内的江山易主问题,而是民族的存亡问题。他坚信自己民族的文化和力量,愿意以死殉国,唤起国民的坚贞和血性,

他无后,但是以死明志,重振河山,恢复繁荣,待后生。

关押三年之后,文天祥慷慨就义。

腊日才过又小年,那堪泽国雨连天!

儿童把酒传明烛,远想慈亲尚未眠。 ”元 · 范梈《小年日,仍宿北山》

元朝的统治下,官员是没有什么节日的,一年共有16天假期,新年放假三天。至于什么腊日,元宵节,小年,该干什么就干什么。

但是民间以汉人居多,自有自己的风俗。

官员不过,不代表民间不过。

虽然没有官府的参和主导,但是腊八粥,可以自己做,小年,可以亲戚乡里间过。

小年已经成为风俗,是家人盼望游子归来,做年节团聚的日子。就算是不能放假,那种互相思念牵挂的心,反而更炙烈。

腊八过了小年到了,我这里不但不能回乡,而且这里冬雨绵绵。

但是小年到了,依旧有着祭灶守夜的习惯,我在蜡烛底下,想着我遥远的母亲,一定在牵挂祝福我啊。

陌头飞雪浥轻尘,江上寒云限去津。

对酒远怀同舍客,维舟犹作异乡人。

谁家村鼓驱傩鬼,何处香饧事灶神。

明日东风京国道,满头华发为谁新。” 明初 · 刘崧《小年夜对酒忆吕徐二佥宪》

这是明朝初年的一首诗。

作者心情低迷,因为小年夜晚,他在上京的船上,且路上飘着雪,江上起着风,船只能靠在他乡的岸边,滞留不前。

风雪路途,那小年的团聚,欢快和安定和他无缘。有着人在他乡的漂泊感。

但是这份凄冷,恰恰像一面镜子,照见了他乡小年那种热闹。

因为就算是这风雪天,乡村的锣鼓傩戏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而远处飘来一阵阵热食美味的气息,并伴随着祭祀灶神的那种喧嚣热闹。

那么南北朝《荆楚岁时记》里有乡村过腊八,村民舞傩戏,驱鬼神,祭祀灶王,这种风俗实际已经延续一千多年,只不过在后来,合并在小年腊月二十四里。

可以看见民俗文化的延续和韧力,虽然历经王朝更迭,异族统治,其核心并没有消失和改变。

这就是传统民俗文化的强韧的生命力。

傩戏起源上古驱除疾病的巫戏,是辞旧迎新重要的一个仪式和环节。

而祭祀灶神,则是从上古就流传下来。


”金炉银烛夜生春,爆竹声催节候新。

自笑中年强随俗,买饧裂纸祀厨神。”明 · 于谦《腊月二十四夜口号》

明朝中叶的于谦,享受着太平过年,此时离土木堡事变的发生还有时间的距离。

腊月二十四过小年,京城里家家户户,燃放爆竹。

祭祀灶神的炉子,此时换成了金色的香炉,明丽的烛火,让小年夜温暖如春。

家家都在做菜肴,烧纸钱,祭祀灶神。

于谦在这样的氛围里,也感染了热闹,买祭祀灶神的菜肴和烧纸。

到了明朝,小年欢快祥和,连灶神在于谦嘴巴里,也变成了厨神。

这里可以看到明朝的繁华。因为鞭炮渲染着小年的氛围,而集市上关于祭祀灶神的供奉,已经商品化,比如那祭祀灶神的麦芽糖,街面就可以买到,与其说是祭祀灶神,不如说,那是年节美食,休闲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