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杰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甘快看】甘肃金昌:着力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1 20:22:00    

2024年,甘肃省金昌市累计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行业、地方标准407项,538家工业制造业企业自我声明公开1307项标准,位居全省第二;新增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优势企业和省级优势企业各1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5.53件,位居全省第二。

全市登记注册各类经营主体5.72万户,增长3.6%;新增各类经营主体0.76万户,呈现“三产主导、新兴行业突出”特点;民营企业总量达13973户,同比增长37%,批发零售业4411户、建筑业1910户、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586户,三大行业占全市民营企业总量的56.6%;各金融机构累计投放“2+4”现代化产业体系贷款548.91亿元,惠及企业502户……

一组组跃动的数字,折射着金昌市经济蓬勃发展之势。

在纵深推动“五城”建设中,金昌市深入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各项政策措施,完善服务体系、优化发展环境、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推动民营经济贡献全市23%税收,GDP增速连续12季度领跑全省,民营经济呈现出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

政企合力培育民营经济发展生态圈

在国芳广场,人流涌动,各种美食琳琅满目;在大街小巷,特色美食引人驻足,民营经济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市民在国芳广场购物(金昌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经济的稳健发展以及政策效能的持续释放,奏响了发展强音。

金昌市先后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工作要点、“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年”行动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及时清理、修订不符合、不衔接、不适应《关于开展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法律法规政策清理工作的公告》《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细则》等行政规范性文件及有关政策,以衔接配套、系统完备的政策制度体系,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落实领导干部包抓联企业制度,全市共有7109名干部包抓联10783家企业,及时回应企业关切,助企纾困解难。认真落实政企沟通交流联席会议制度,采取企业“出题”、政府“答卷”和主动出击的办法,开展政企沟通交流活动、深入一线调研等方式,及时收集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按照“问题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时效化”要求,及时将企业难题分解下达至相关部门单位,“一企一策”予以限期办理,确保企业反映问题第一时间解决并答复企业,做到措施准、责任明,接地气、见实效。

通过实施金融“四大工程”,积极发挥政府部门桥梁作用,加强“政银企担”合作交流,制定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民营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金融支持强工业行动助力金昌市打造全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区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深化政银企对接活动,银企签约金额119.03亿元。深入推动“金融助力新型工业化提质增效三年行动”,以“2+4”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的民营经济为重点,全方位加强金融支持。

充分发挥企业应急周转金的风险缓释作用,先后与中国银行等5家金融机构签订了《金昌市市级中小微企业应急周转金合作协议》。积极推动创业担保贷款工作深入开展,支持重点群体创业,为全市银行金融机构拨付创业担保贷款贴息资金279.72万元,为金昌市国有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注入创业担保基金和创业担保风险补偿金共计685.70万元。

服务高效激发民营企业内生动力

向“新”而行的答卷上,人才、创新、服务是最鲜明的关键词。

金昌市围绕民营经济发展和现实需求,统筹整合创新资源,打造支撑有力的科技创新平台。甘肃亿镍集团新能源电池产业研究院实现民营经济“零突破”,创建省级动力电池技术创新中心;甘肃德通国钛实验室同步建成企业技术研发平台;金昌市农丰种业有限公司联合省内外15家高校院所及产业链企业组建“金昌市现代玉米种子产业创新联合体”。2024年,新认定市级创新平台7家、新培育市级引智基地1家。

甘肃德通国钛实验室工作人员正在做实验(金昌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通过建立完善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发展体系,实施科技企业倍增计划,运用科技创新券、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举措,支持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持续开展科技创新型企业认定跟踪一对一辅导,推荐29家民营企业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6家民营企业成功认定为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甘肃金川优洛斯公司“燃气轮机用镍基高温合金核心动力部件开发和工业示范”、甘肃德通国钛公司“低氧低氮海绵钛生产技术开发及应用”等17个项目获批申报省级及以上科技计划项目;金昌蜂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成七甲基二硅氮烷节能环保工艺研究”、甘肃金拓锂电新能源有限公司“高能量密度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优化制备及其储锂机制研究”等21个项目获得市级科技计划立项。优化提升金昌科技大市场和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功能作用,与兰州科技大市场、兰大科技园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已在线发布仪器设备318台、技术成果1617项、技术专家820人。

不断优化审批服务,紧紧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持续减环节、减流程、减时间、促集成,大力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市县区321项行政许可事项实行清单化管理,市级行政审批事项压减率达41.14%。大力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分项制定“高效办成一件事”推进方案,在甘肃政务服务网金昌子站、“甘快办”APP上线“高效办成一件事”专区。创新优化服务方式,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建立政务公开专区,组织开展“领导接听日”和“一把手走流程、坐窗口、解难题”沉浸式体验活动,积极推进告知承诺制、错峰办、延时办、预约办、上门办等服务,大力推行“即来即办”“一次办好”“错时服务”。

深化综窗改革,着力优化调整市、县(区)和经开区政务大厅综合服务功能,按照无差别、分领域两种模式,合理设置综合服务窗口和专业服务窗口,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积极完善企业投诉举报受理机制,政务服务网站首页设置专门投诉通道,12345热线全面推行“接诉即办、一号对外”,建立完善投诉、处置、回应机制,开通“陇商通”一键服务专席,提供7×24小时全天候、全方位、“一站式”政策咨询、办事指引、投诉举报等服务,高效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

法治保障护航民营企业行稳致远

法治是保障民企权益的坚强后盾。

金昌市制定印发《金昌市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扎实开展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全面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对全市563件重大执法决定进行了法制审核。全面推行柔性执法,进一步健全“两轻一免”清单动态调整机制,指导市级行政执法部门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调整完善本行业、本领域“两轻一免”清单,优化民营企业营商环境。2024年度共办理“两轻一免”清单案件53639件。开展涉企行政检查活动规范清理,汇总16家行政执法部门单位上报涉企行政检查活动清理规范情况,对涉企行政检查活动进行了全面摸底与清理。经审查,11家行政执法部门单位上报涉企行政检查活动共计45项,拟保留45项。

通过强化市场准入政策平等落实,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成立金昌市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联合工作组,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全面开展公平竞争再突破、再创新、再升级、再审查第三方评估,有力维护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金昌市发改委开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宣传活动(金昌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金昌市坚决保护民营企业及企业家合法财产权,出台《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指引》,从立、审、执各方面优化涉企诉讼服务,开通涉企案件快调、快审、快裁“绿色通道”,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推行“互联网+”工作模式,最大程度方便企业诉讼,有效降低企业诉讼成本。

坚持以服务民营经济需求为导向,金昌市以促进企业发展为目标,建成各行业专业性调解组织36个,围绕涉民营企业的合同纠纷、生产经营纠纷、劳动争议纠纷、消费纠纷等开展重点排查化解。将涉企矛盾纠纷作为重点,坚持日常排查与专项排查相结合,全面排查涉及合同、企业用工、拖欠工资等方面的矛盾纠纷,特别是对影响营商环境的风险隐患,坚持排查在先,关口前移,提前介入,第一时间开展调处,定分止争。

民营经济是金昌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从“单点突破”到“系统重构”,金昌以改革破题、以服务护航,以更优生态支持企业敢干、敢投、敢创新,在这片改革热土上,政企同心书写的新篇章正徐徐展开。(金昌市融媒体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