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疾病带来的疼痛谱系里,有一种痛被无数亲历者冠以 “天下第一痛” 的名号 —— 痛风。当它发作时,那种痛感如同恶魔的利爪,瞬间撕碎平静的生活。小九在评论区收集到的网友经历,每一段都让人脊背发凉,这究竟是怎样一种 “酷刑”,能让众多患者谈之色变?
网友 @布响丸辣的描述令人揪心:“痛风发作时,悬空的脚都像被尖锐的针在骨头缝里疯狂搅动。” 那种疼痛仿佛是身体里藏着一个永不停歇的 “钻头”,让人连正常行走都成了奢望。对他而言,每一次发作都是与疼痛的生死较量,在剧痛面前,平日里的坚强瞬间瓦解。
@hello - 鱼先生的经历更像是一场漫长的折磨。晚上八点,痛风如汹涌潮水般袭来,疼痛让他整夜无法入眠,从深夜到凌晨三点,每一秒都在煎熬。好不容易困倦袭来睡去,清晨七点半又不得不强撑着起身,一瘸一拐地奔赴医院。他形容那种痛感,是无数小针在扎关节、砂纸摩擦骨膜,还有线在用力拽拉,多种疼痛交织,如同置身于地狱的熔炉。
@王大飞的比喻则更具冲击力:“痛风发作,就像有人拿着大锤子疯狂敲击脚踝,一秒钟能敲无数下。” 前 4 天他完全无法下床,整个人被疼痛支配,生活的一切都被抛诸脑后。即便疼痛稍有缓解,脚部依然脆弱得不能触碰任何物体,轻微的触碰都能引发剧烈疼痛,让人难以忍受。
从这些真实的描述中,我们不难想象痛风患者承受的痛苦。可为什么这种疾病会缠上越来越多的人?它究竟从何而来?
《2021 中国高尿酸及痛风趋势白皮书》揭示的数字触目惊心:我国痛风总体发病率 1.1%,看似不高,却因庞大的人口基数,造就了 1466 万痛风患者。更可怕的是,这个数字还在疯狂攀升,预计 2024 年发病人数将达 4330 万,2035 年更是可能突破 5620 万。
曾经,痛风被视为 “老年病”,如今却悄悄盯上了年轻人。18 - 35 岁的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比例达到 60%,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了痛风 “受害者” 的行列。熬夜、不规律饮食、缺乏运动…… 现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正在成为痛风的 “温床”。
要了解痛风,就绕不开尿酸这个关键角色。尿酸是人体摄入嘌呤后的代谢产物,正常情况下,90% 的尿酸会被人体重吸收,剩下 10% 通过尿液、汗液等排出体外。可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尿酸含量持续升高,痛风就会趁虚而入。
过量的尿酸在体内无法正常排泄,便会形成尿酸盐晶体,这些晶体会像 “小石子” 一样,沉积在关节、软组织等部位,引发红肿、疼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痛风发作。但尿酸升高真的只是因为吃了太多高嘌呤食物吗?答案远比想象的复
很多人认为,尿酸升高是因为摄入了过多高嘌呤食物,事实却并非如此。嘌呤的来源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内源性嘌呤由体内细胞核酸氧化分解产生,占比高达 80%;外源性嘌呤通过饮食摄入,仅占 20% 。
然而在我国,大部分高尿酸问题确实与饮食密切相关。曾经网络上疯传 “豆制品是痛风罪魁祸首”,让不少人对豆制品敬而远之。但其实,经过加工的豆制品,如豆浆,嘌呤含量并不高,《中国高尿酸血症与痛风诊疗指南》2019 版也未对豆制品的食用作出限制。真正隐藏在我们身边的 “嘌呤大户”,另有其人
痛风的危害不仅在于发作时的剧痛,还会对肾脏等器官造成损伤,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想要远离痛风,除了避开这些高嘌呤食物和饮品,更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适度运动、保持健康的体重。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