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育报】
移风易俗得刚柔并济
任泽伟
泉州市的此次倡议提出了一些文明祭扫的硬性约束,如禁止燃放鞭炮、携带火种等,通过明确的政策规定为生态安全筑牢屏障。政策能够划出文明的底线,其权威性和强制性为移风易俗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支撑。“文明祭扫”中原本模糊的“文明”因此有了可执行的行为准则,清明前后放鞭炮、烧纸产生的烟雾不再笼罩城市,对逝者的哀思仍能寄托于鲜花之中。
倡议中推广“云祭扫”、鲜花替代焚香等新方式,尝试通过舆论将传统追思转化为符合现代审美的表达方式。“一束鲜花寄深情,云端哀思更清明”的理念会在媒体传播无数次之后逐渐落在人们的心底,舆论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大众的价值认知。文明祭扫不再局限于规则下的被动遵守,而是引发大众共鸣和社会的主动认同,人们主动以更文明的方式祭奠逝者,表达哀思。这便是舆论的“柔”之所在,在于其亲和性、感染力与渗透力。
当政策的“刚”与舆论的“柔”并济,社会治理的深层智慧从中体现。政策的约束为文明祭祀提供了底线保障,舆论的引导为生态理念附加大众共识。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推动传统习俗改良。在实践中,干部、公职人员以身作则,融合政策的制定者与执行者、舆论的引领者与认同者身份,实现上行下效的良性连锁;安全祭扫的规定与生态保护的观念达成了和谐,政策要求与舆论引导殊途同归,千年传承的习俗以新的方式存续,传统与现代和谐共生的发展道路映入眼帘。移风易俗需要刚柔并济,久久为功;文明传承需要因势利导,推陈出新。政策与舆论共同发力,便为传承与创新成功搭建起了桥梁。
(作者系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2023级本科生)
本文来自【中国教育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