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杰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最闪亮的坐标·AI重现贵阳英烈笑容②|杜蓉:插上理想的翅膀 飞向真理的战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6:54:00    

又是一年芳草绿,春风拂面祭清明。在这个慎终追远、寄托哀思的时节,我们用AI技术重现贵阳部分英烈的笑容,让那些在烽烟中永恒的面容,穿越时空与我们温柔相望。英雄从未走远,他们的微笑化作永恒星光,照亮新时代的万山红遍。让我们在缅怀中传承红色基因,让英烈精神在时代绽放璀璨光芒。

“插上理想的翅膀 飞向真理的战场”

今天介绍的是杜蓉

杜蓉,女,贵阳人,1923年重阳节,杜蓉出生于贵州省贵阳市一个贫苦的家庭。她在贵阳复旦小学毕业后考入省立贵阳女子中学读书,开始接触进步同学,接受革命思想。她在国文教师王诗农(林辰)的影响下,经常阅读一些进步书刊。王先生倡导自由评议时政,对杜蓉很有启迪。王先生讲老子哲学思想时,杜蓉总是认真地做笔记。

1939年2月4日,日机轰炸贵阳,市中心变成一片瓦砾,女中搬迁到市郊花溪,教学和生活条件都十分艰苦。杜蓉在学习上孜孜以求,在生活上勤俭朴素,无论校内校外,始终穿一身干干净净的学生装,乌黑的过耳短发上别着两枚黑夹针。由于杜蓉的文章写得好,毛笔小楷也不错,她待人热情诚挚,处事稳重老练,深得老师和同学的器重。杜蓉是筑光音乐会的积极分子,她和同学们一道教群众唱抗日救亡歌曲,传递、阅读进步书刊,发展筑光会员,她还女扮男装登台演唱山歌剧《送郎打日本》……杜蓉喜欢朗诵诗歌,有一次,她和同学们泛舟花溪河上时,她站立船头,沐浴着月光,朗诵臧克家的诗句:“十月的天空布满了雁行,排成人字,飞向温暖的南方……”接着她激动地说:“我也要插上理想的翅膀,飞向真理的战场!”充分表露出对革命的向往和对真理的追求。

当时中共女中党支部书记刘家祥曾对同一支部的杜龙源讲:“杜蓉不错,要注意培养。”于是,杜龙源有意识地接近杜蓉,还给她交办一些事情。后来又曾几次提出介绍杜蓉入党,但因政治环境日益恶化,上级通知,暂停发展党员,杜蓉才没有办入党手续。然而党组织对杜蓉是很信任的,已经从女中疏散转移的杜龙源因有要事又秘密回到花溪,就住在杜蓉家,对外的一切联系都由杜蓉承担。

1942年,杜蓉在女中毕业后,和同学程敬学在茶店小学教书,并与地下党的同志取得联系,继续进行抗日宣传活动,引起国民党特务的注意,于是在朋友朱文达的陪同下,和程敬学一起到距贵阳六十多公里的开阳县枇杷哨陶祖元家暂避。一路上,一会儿瓢泼大雨,一会儿烈日当头,三人足踩泥泞,低声唱起:“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步行两天才到达目的地。尽管环境险恶,但杜蓉仍坚持学习,阅读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又引起当地敌特的注意。

1942年秋,杜蓉考入贵州大学历史社会系。她更加勤奋地钻研历史,并常结合历史批评时政。她在壁报上发表的《评武则天》,说理透辟,言辞尖锐,思想激进,很引人注目。

杜蓉在花溪时,由于经常蹬水过河上学,受了风寒,两腿落下病根。后来生活又不安定,病情逐渐加重,到她考入贵大后不到半年,行动艰难,只好休学回家。1944年冬,日军打到贵州独山,贵阳一片混乱,她的腿疾转危,到中央医院(今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时,因许多医生和重要医疗器材已经转移,她不得已截除了双腿。

杜蓉伤残以后,从不消极悲观,用假腿练习走路。两腿向前挪动一两步,伤口就疼痛难忍,满头大汗,有时竟磨破膝盖周围的皮肉。但她从不在他人面前流泪,总是满怀信心地说,要争取练会自己走路,革命胜利后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去做。

虽然行动不便,但杜蓉闲不住。坐卧病榻上,她常常读书、阅报、写字,有时也打毛线,做针线或做些选豆子、剥花生、择菜等家务。她用劳动和学习充实自己的生活,用蔑视伤残的态度来创造自己的幸福。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的革命事业给她思想上、政治上指明了道路,使她把一切个人的痛苦置之度外。

1949年初,经丁颖同志介绍,杜蓉加入了中共贵阳特支领导的外围组织“新民主主义青年联盟”,并且非常乐意地接受了组织上交给她的任务,向周围同志宣传进步思想,主要是讲国民党快要倒了,我们青年应该负起自己的责任,要支持共产党。

黑夜将晓风更紧,严冬欲尽天更寒。1949年7月2日午夜,敌特闯入杜蓉家搜查,并且逮捕了杜蓉。最初,杜蓉被关在国民党贵州省党部。与她同牢的一个同志年轻气盛,一进牢就绝食。杜蓉劝她,绝食没有用,反而弄坏了身体。要保护身体,准备迎接更残酷的斗争。后来杜蓉被转送到中山公园的牢房。她以女性特有的细心,精心照料同牢刑重的难友。当有人被提审时,她总是用慈爱和坚定的目光深情相送。夜间,有同志被提审,她就一直等到同志们归来,小心照料后才肯睡下。每当敌人追问有关组织和同志的情况时,她都拒不招供。中秋之夜,杜蓉在狱中带头唱起:“同志们向太阳向自由,向着那光明的路!你看那黑暗将除尽,万丈光芒在前头!”

1949年11月11日,当人民解放军胜利进军的隆隆炮声震撼贵州大地之际,敌人狗急跳墙,将杜蓉和其他一批难友杀害在贵阳北郊的土地上。11月15日,贵阳解放了,人们从红边门外沙河桥挖掘出杜蓉的遗体。这个没有双腿的姑娘身中7弹,双眼已被挖去,身上留下被烧烙的斑斑伤痕,头骨不全。她的生命最终定格在了26岁,但她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资料来源:中共贵阳市委党史研究室

AI贵阳工作室出品

策划制作:宋德政 周钰爽

剪辑:方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