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第40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正以音乐剧《茶花女》进入闭幕演出阶段,但是上海城市文化四季歌,只是刚开始。今日起,我们先回眸“上海之春”带给城市的文化回响,自“新人新作”起,还将涉及“文明互鉴”“名家名团”以及“文艺城市”等关键词。
当身穿对襟唐装、擅长吹长笛的法国小伙路易,昨晚来到上海音乐厅,欣赏上海民乐团力推新人新作的“脱颖而出Ⅴ”系列音乐会之初,只认得“Ⅴ”——罗马数字“五”,演出结束后,他知道了中国民族乐器:笛子、二胡和鼓,且对中国民乐可以呈现当代音乐的无调性面貌表示非常惊讶。来欣赏第40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中这最后一台“新人新作”演出的听众里,有不少外国游客——看音乐会是他们了解一座城市文化乃至民族风貌最直观的方式。“新人新作”更是音乐、音乐人和城市之间的情感桥梁。
“新人新作”是上海之春的“老牌节目”
从“新人新作”到“经典必选”,是上海之春举办到第40届的“灵魂”。七一勋章获得者、作曲家吕其明创作的第一版《红旗颂》,就首演于上海之春,今年正好是这部经典作品首演60周年,迄今为止,他已创作了12个版本,时常回响于历年开幕式演出——正如本届上海之春的主题:“春天的回响”。
中国第一首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也诞生于上海之春,并推出了当时的“新人”,如今的“名家”——小提琴演奏家俞丽拿、作曲家何占豪、作曲家陈钢等。眼下,上海举办的国际音乐比赛——斯特恩小提琴比赛的“必选”曲目,就是《梁祝》。这一曲主旋律,出自越剧声腔,是何占豪的奇思妙想;由陈钢融入交响乐构架,最终形成这首传世之作。
新人新作专属主持人——上海大学音乐学院院长王勇
“新人新作”还让上海大学音乐学院院长王勇成为“老牌主持”。他时常出现在现场,以深入浅出的俏皮话透露音乐知识和幕后故事。昨晚,当箜篌被抬上舞台时,观众对这个看似竖琴又不是竖琴的乐器颇好奇。王勇解说道:“这是‘凤首箜篌’,是我们上世纪60年代沈阳音乐学院,根据已经失传的敦煌壁画上的箜篌,重新研制的……大家看到顶端有凤凰,那就一定是箜篌。”
刘宣邑演绎箜篌
“新人新作”是音乐舞台的传承之所
万航渡路小学学吹笛子的二年级学生张醒,在音乐厅巧遇了他在中福会少年宫教笛子的杨老师——他是为其师弟,登台上演《云水三章》的笛箫演奏家王泽捧场的。他们的老师是上海音乐学院教授、著名笛子演奏家詹永明。由李博禅创作于2023年的《云水三章》,要求演奏者分别展现曲笛、梆笛、新笛和箫的演绎技巧和音乐特色,颇显不同层次的人生况味……认得他的听众,明显听得更为投入。
王泽演绎《云水三章》
观众席里,明显有一群上音教授端坐,明显也有一群为新人捧场的同门兄弟姐妹——他们的鼓掌与欢呼最为响亮;还有一群琴童和家长——他们则时常揣摩指法,尤其是当舞台上出现琵琶和阮的节目时。琴童的老师,正在台上亮相。传承关系就是这样的清晰,新人新作音乐会的观众席,历来也是满满当当。
王勇偶尔会口误但也幽默地绕回来:“演奏者李晓晨,哦,是李晨晓——说明真的是新人新作音乐会呐!”他随即补充:“大家看到民乐团里的笛箫演奏家金锴,看起来很年轻,但已在民乐团20多年啦!”像这样的名家,在新人新作的舞台上,都是担任伴奏。
“新人新作”是文旅演出的首选之地
出人意料的是,与满大街甚至出没公园的韩国游客不同,音乐厅里出现的听众更多的来自欧洲。昨晚音乐会里,几乎有五分之一的听众是法国人。上海观众还友好地用法语说“你好”。对于欧洲游客而言,去一座城市的音乐厅,听一场兼容交响乐和民族音乐的音乐会,是最迅捷地了解当地城与人的文化体验——而“新人新作”上演跨界融合曲目的概率最高。
与经典乐团时常上演德奥、俄罗斯等西方交响乐经典曲目不同,“新人新作”音乐会更贴近当下。昨晚开场的打击乐演奏家胡嘉倩,全身银色珠片登台,演绎架子鼓、马林巴,与民乐团配合展现京剧打击乐中“仓”与“才”的当代变奏。观演体验颇神奇。二胡演奏家董施栾与乐队配合上演谭盾的《火祭》,打击乐模仿了风声、人声还有吟唱,能让人听出画面感……还有郭文景创作时没有考虑过笛萧演奏家是否能呈现的《愁空山》,“几乎10年内没有演奏家有能力再现,直至遇到唐俊乔”。昨晚登台演绎的就是唐俊乔的学生高雅……这些曲目颇不常见。
高雅吹奏难度很高的《愁空山》
上海音乐厅早已通过民乐团《海上生民乐》等驻场演出,与周边的扬子精品酒店、青年会大酒店等联合开发了文旅融合项目。而“新人新作”恰好适合“艺术尝新”,贴近了有文艺追求的海外游客的“菜单”……于是,“新人新作”恰到好处地成为城市与城市之间的桥梁——来自法国马赛的路易,学长笛之余,也乐于了解姐妹城市上海,也乐于了解中国民乐里的竹笛……他也搞清楚了,《脱颖而出Ⅴ》此前已经举办了四季,昨晚是第五季。
【马上评】四季歌,全年回响
第40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渐进尾声,但是其主题“春天的回响”预示着上海城市文化的“四季歌”,全年回响。4月12日,“时代交响——全国优秀乐团邀请展演”又将在上交音乐厅启幕,来自全国各地的交响乐团接续了上海之春带给城市的美好乐章。喜爱上海的理由又多了这么一条——四季歌,全年回响。
6月起,上海国际电影节和上海电视节将如约而至。目前,组织工作已经紧锣密鼓。7月,上海今年新增“动漫月”,让原本就广受欢迎的大型动漫展、游戏展,干脆“连绵成月”,而“二次元”这个词似乎已不足以形容当前热火朝天的文化消费盛景,会升级为“跨次元”。8月,“书香上海”会让大家沉浸入知识的海洋,图书馆、实体书店的多元文化空间,还将为通往知识之路打开更多门径。随后,绵延1个多月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节目单,会铺满10月至11月的日与夜……
一年之计在于“春”——365天的文艺计划,可以从上海之春梳理起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