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杰百科 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实验室里显担当 精准检测护安康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31 18:44:00    

近日,鹤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市疾控中心”)传来喜讯——该中心微生物实验室以99.3分的优异成绩夺得2024年度国家致病菌识别网质控考核全省第一。

国家致病菌识别网是由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管理、在全国疾控系统推进部署、以实验室为基础的细菌性传染病监测预警网络,以网络化信息平台为依托,采用病原识别、分子分型、基因组溯源等新型调查分析技术,开展细菌性传染病疫情监测与防控。

在公共卫生领域,检验检测能力是守护人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取得这一成绩,无疑是对该实验室检验检测能力水平的莫大肯定。

近年来,按照鹤壁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在鹤壁市卫生健康委、鹤壁市疾控局坚强领导下,鹤壁市疾控中心以加快实验室能力建设为核心,通过硬件升级、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精准监测等多维度发力,提高检测能力和质效,为鹤壁市、全省乃至全国的疾病防控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打造一流检测平台,炼就传染病溯源的“火眼金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疾病防控的战场上,先进的检测设备就是疾控队伍的“利器”。近年来,鹤壁市疾控中心以打造一流检测平台为目标,累计投入1500多万元,建成基因扩增实验室、流感病毒分离实验室、寄生虫实验室、食品检验实验室等多个专业化实验室,并配备了基因测序仪、流式细胞仪、飞行时间质谱仪等国内领先设备。

其中,国产基因测序仪作为全省疾控系统首家落地装机,堪称传染病溯源的“火眼金睛”,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鹤壁市系统内唯一飞行时间质谱仪和首台微生物全自动鉴定和药敏分析仪,则在应对食物中毒等突发事件中展现“快、准、稳”的优势,可大幅缩短检测时间,为事件处置赢得宝贵先机。此外,鹤壁市疾控中心还拥有鹤壁市唯一的艾滋病确证实验室,为艾滋病确诊提供了“一锤定音”的技术保障。

突发急性传染病往往传播范围广、速度快、危害大,是重大的生物安全问题。有了这些尖端设备的支撑,鹤壁疾控队伍始终冲锋在前,“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信念更加坚定,用科技力量筑牢传染病防控的“铜墙铁壁”,圆满完成了上级部门交付的各项检测任务。

从2020年1月鹤壁市首例新冠病毒感染者确诊,到后期鹤壁市大规模核酸检测;从2021年7月特大洪涝灾害后的生活用水检测和各类传染病监测,到2025年年初以来诺如病毒、流感病毒、流脑等多起传染病聚集性疫情的精准防控,这些“硬核”设备不仅是实验室的镇室之宝,更是守护鹤壁市人民健康的定海神针。

鹤壁市疾控中心实验室连续20年通过省实验室资质认定复查评审,其中微生物实验室被授予11个专业实验室称号,即国家级多病原监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麻疹、流感、手足口、致病菌识别网(网络)实验室,省级艾滋病确证、医疗器械备案实验室,市级疟疾诊断网络实验室、土食源性寄生虫病诊断实验室、病原微生物关键控制点研究重点实验室。其中,艾滋病确证实验室连续15年在全国艾滋病国家级实验室检验能力验证活动中获优秀称号。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水平保持全省前列,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在鹤壁市疾控中心,实验室除了传染病检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同样是重中之重。

作为全省首个承担国家食源性致病菌专项检测的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始终坚守在食品安全风险防控的第一线,守护“舌尖上的安全”。近年来,微生物实验室承担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肉鸡屠宰加工阶段沙门氏菌、弯曲菌污染专项监测”“淡水动物性水产品养殖和销售加工过程常见弧菌专项监测”等5项专项监测工作,累计完成2000份样本监测,为食品中致病菌的风险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

随着检验检测能力的全面提升,实验室承担的食品风险监测项目数量逐年攀升,监测样品类别不断更新,如大众常见的肉禽、毛豆、水煮花生、爆米花、坚果、水产品、鸭蛋等。为此,理化实验室新增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蔬菜及水果中44种农药残留、水质新国标乙草胺检测、灭菌乳中抗生素检测等项目,进一步提升了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鹤壁市疾控中心积极贡献鹤壁智慧,实验室多次参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的修订工作。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委托,理化实验室参与实验验证工作,为修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中“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提供了可靠依据;在全省率先开展婴幼儿辅助食品、食用菌、调味品、藻类、水产动物等样品的形态分析及与“十四五”规划密切相关的大健康、大卫生、重点监测与营养检测项目。

凭借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领域的突出贡献,鹤壁市疾控中心连续多年被省卫生健康委评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先进单位”,其技术领先地位得到广大同行一致认可,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突破科研创新技术瓶颈,为疾病防控提供强力支撑

科研创新是疾控事业发展的强引擎。近年来,鹤壁市疾控中心搭平台、建机制,聚合力、同攻关,实验室在科研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为鹤壁市、全省乃至国家的疾病防控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鹤壁市疾控中心以农村环境卫生样品(土壤)为依托,成功将检测技术与国家改水工程对接,完成国家级培训班授课及现场带教工作。“土壤中33种元素同时准确测定的新方法及应用”项目荣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填补了河南省土壤中多元素检测的空白,在全省推广应用。2020年,“河南省餐饮环节即食食品加工过程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项目获得河南省医学科技奖三等奖。2023年,“微流控芯片技术在乙肝病毒检测中的应用研究及评价”项目成功获得中国乙肝防控科研基金立项。2024年,“呼吸道多病原监测哨点单位对于快速微流控核酸检测平台的应用研究”等2个项目入选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和鹤壁市科技惠民计划项目。

此外,流感网络实验室成功突破细胞培养、鸡胚分离等技术瓶颈,成为鹤壁市唯一掌握流感病毒分离培养技术的实验室,每年向国家流感中心上送30余株流感毒株,为流感病毒研究和疫苗研发提供了重要支持。

深化合作,助力成果转化。鹤壁市疾控中心与郑州大学、鹤壁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建立了常态化合作机制,成为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和原始创新成果的产出基地。同时,与京东方知微生物、安图生物等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进“POCT微流控平台在新冠病毒及甲乙流病毒核酸联合检测的临床应用”等10项研究,加速科研成果转化。2024年,与中国疾控中心合作开展“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常见呼吸道病毒的病原学监测”项目,阐明了鹤壁市呼吸道病毒的流行趋势,为呼吸道疾病监测预警提供了数据支持。

锻造高素质人才队伍,激发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源动力”

“早一分钟把结果检测出来,就能为防控争取宝贵时间。”这是笔者3月18日采访微生物实验室负责人王茜时,她多次提到的一句话。

微生物实验室是鹤壁市疾控中心的核心科室,每年承担大大小小检测项目过百个、各类检测样本达1.15万份。

实验室就是特殊的疫情防控战场,实验室技术人员就是冲锋在前的“杀毒”勇士。“当采集的样本送达实验室,很多情况下,我们不知道它究竟是什么病菌,这就要靠在日常工作中、在实战演练中、在培训竞赛中积累的经验和方法,争分夺秒、抽丝剥茧,用最快的速度检测出精准的结果。”王茜说。

鹤壁市疾控中心构建分层分类的培训体系,坚持请进来、走出去,持续提升实验室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每年外派技术人员参加国家、省级业务培训,把优秀的检测技术、实验室管理经验带回鹤壁;多次邀请国家级、省级专家到鹤,进行艾滋病、寄生虫等疾病检验技术培训指导,使技术人员在方法验证、实验室确证、新方法研究、疑难样品处理等检验检测环节的技能水平大大提升,部分检测技术在全省遥遥领先。

鹤壁市疾控中心还鼓励广大职工积极参加国家、省、市级技术比武,通过竞赛提升技术素养。近年来,在各类技能竞赛中实验室屡获佳绩,荣获国家级技能竞赛二等奖1项,省级技能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省级技能标兵称号2人及市级技能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展现了疾控实验室的专业风采,激发了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源动力”。(来源:鹤壁市委宣传部 作者:肖莉萍 王帅)